2006年7月14日星期五
今日返工時批了個命盤
工作中乜野人都會遇到,今日臨時做了個訪問稿,上了老銅的寫字樓小單位,採訪一個「算命工作者」,要問的問了、影的又影了,最後佢問:「想唔想問幾句?」猶疑一陣,好,免費就問兩問,結果話十幾二十歲果陣較現在貪玩(好正常wow),家下至三十歲較平穩甚至悶(又好正常丫),三十過後事業更旺(都好正常wow),批命期間試過入錯數計錯(究竟一開始有無計過?我背著LCD Mon都唔知),其實部份都幾準,但聽過就算吧,我反覺得命運未必行這條路,反之計算過、問過卜可能因而受影響,潛意識地將行為貼近問卜結果,準唔準可能睇你自己罷!
2006年6月14日星期三
2006年6月1日星期四
2006年5月15日星期一
又去了台北(動物篇)
2006年5月11日星期四
又去了台北(小孩篇)
2006年4月29日星期六
最近好忙,點解你咁懶洋洋
2006年4月12日星期三
令我驚歎的景像







工作所需,總會在經常出現在「任何」地方,例如今晚,就在西貢外海與一船「唔相唔識」的人拍照採訪,一船的人都在釣墨魚、卡拉OK、進食,當然,亦沒甚人會理會船家的兒子與差點迷霧觸礁的情況。
話說要用小艇出海拍攝網魚,早於上船時已留意甚為乖巧的船家兒子,不過7-8歲大吧,整晚都說話不多,落小艇時更主動幫手,為他拍下幾張SnapShot,未知將來,他還會是船家?
拍攝到達尾聲,遊艇於轉場期間竟然於濃霧中迷途,看見一眾船家(除遊艇外相信有其他船主)焦急於船頭睇位「團團轉」、小艇出發「探路」,我亦上前從旁觀察(幫到手嗎?),努力開著相機最高ISO,依然難以捕捉情景神緒...經一輪努力下,最終,遊艇駛回相對明亮海面,轉身再一睇,令我驚歎的是霧中磴泊的遊艇,見過這情景嗎?小艇於近處導航畫破水面,不遠處的遊艇鎖於霧中,驚訝得定回復過來已失去拍攝時機,但整個行程甚至近來最令我震撼的景像,還是這一回。
2006年3月29日星期三
不愛香港的一百個理由
2006年3月20日星期一
一日內的「出Trip」---蛇口

要在假日裡「單拖」離境工作,加上各種麻煩原因,原以為此行會唔多開心,怎知發現蛇口這地方比想像中要特別。
事源上級指派周六到蛇口工作,家人自不然有點過度關心安全問題,但說好了只好去做,準備好一切,早上由信德坐船高到蛇口,不到一個小時船乘算是相當快,出關後已見酒店Staff舉牌等候(還以為我是日本人,搞錯!),工作酒店竟行幾步即到,相當方便,酒店方面早安排好拍攝次序、不太專業的情侶員工作Model,幸好,早前與攝影師有類似工作經驗,一切都沒大問題,想不到是剛返新的酒店裝修與食物水準不底,拍得上本地四星水準,工作上,酒店員工都盡力配合,只是不太足的冷氣(國內通病?還是我們資源早就過多?)令小弟叫苦!
驚喜
工作尾升之際,香港來的Sales Director說還想介紹附近的「海上世界」景點,其實早於剛到步我已問了相關資料,一為神功,個人亦想一覽,帶著相機,由員工帶領下去了這人工景點---但比想像中要好得多,「海上世界」以一整艘真船(非黃埔之「流」也!)作景點,雖是老掉牙的作法,但「橋」確是唔怕舊的,而且景點幸好重點不全放在船上,而是周邊的廣場、食店,到底有邊間食飾呢?有Starbucks、Subway、Papa John's Pizza(出名的嗎?)與及多問露天德、美式餐廳,而這一眾餐廳中間正好是闊落的「廣場」,是真正有人坐、有可愛小孩玩Roller、有凳坐、人人放輕鬆的「廣場」,難怪一路上都有眾多鬼佬往返,他們需要的是個「真」的廣場,而這個海上世界還在擴建中,要說是好吸引的地方嗎?不是,但是講是成功的發展、景點,他們做到了(遠離羅湖庸俗、污煙璋氣的市面,這裡還不是天堂)。
最後一個回到酒店,獨個品嘗她的自助晚餐,看到外籍歌者在自彈自唱,又沒甚觀眾,真想上前拍手叫好,話知一看錶已接近登船時間,都怪「大安旨意」性格累事,還好過關後,原來還未開閘,就這樣,完成了這最短的一日出Trip行。
2006年3月11日星期六
慕尼黑與Fight Club
兩部戲,完全冇關係,不過上星期同一日睇過以上兩齣戲,前者睇完換來一屁股痛(片長兩個多小時),覺得拍得唔錯但此題材太難拍得好(奧運屠殺已過近三十年,話耐其實唔算耐,但我們同輩人(7,80's)都未有深刻回憶,加上猶太人與亞拉伯人鬥爭已久,或許身為一分子會多點共鳴),後者是朋友一直推介,買了VCD後又一直未睇的,還以為太累下未睇完就熄機,怎知睇完Disk 1已欲罷不能,相當令人興奮,好有共鳴。
沒有影評,想講的是
慕尼黑片雖長,但筆者最最喜愛是戲裡70's的場景,正正就是筆者對這年代的感覺,(有幸可於70's最尾一年出生,或者都有點偏愛吧,種種對70年代的回憶都從父親的HOYA舊說明書、皮製相機袋、獵裝樣子皮褸、精鋼手表得回來。)其中歐洲街角睇廚具Showroom一幕最有這種感覺,暖色廚窗、橙色圓點牆磚但外面是歐洲傍晚特藍的天空,正正就是心中的70年代歐洲印像!
兩套沒甚關係電影,不期然都有Cinderella灰姑娘的出現,前者出處唔太記得,後者係啊Brad Pitt話會將咸片剪落Cinderella灰姑娘中,(記得有個剪接方法係將Message、商品剪入片段內,例如每秒30格其中一格放入coca cola圖案,用以鼓動購買意欲,後來因太危險而被禁,但天知現在的電視有否動過手腳。),或者Cinderella灰姑娘已成為娘娘腔、女人型代名詞。另外Fight Club片中都有唔少位被導演動過手腳,如女角出場不久一幕,已經有Brad Pitt圖像閃過,聽其他人講起原來全片都有,導演越玩野、直教筆者越喜愛。
沒有影評,想講的是
慕尼黑片雖長,但筆者最最喜愛是戲裡70's的場景,正正就是筆者對這年代的感覺,(有幸可於70's最尾一年出生,或者都有點偏愛吧,種種對70年代的回憶都從父親的HOYA舊說明書、皮製相機袋、獵裝樣子皮褸、精鋼手表得回來。)其中歐洲街角睇廚具Showroom一幕最有這種感覺,暖色廚窗、橙色圓點牆磚但外面是歐洲傍晚特藍的天空,正正就是心中的70年代歐洲印像!
兩套沒甚關係電影,不期然都有Cinderella灰姑娘的出現,前者出處唔太記得,後者係啊Brad Pitt話會將咸片剪落Cinderella灰姑娘中,(記得有個剪接方法係將Message、商品剪入片段內,例如每秒30格其中一格放入coca cola圖案,用以鼓動購買意欲,後來因太危險而被禁,但天知現在的電視有否動過手腳。),或者Cinderella灰姑娘已成為娘娘腔、女人型代名詞。另外Fight Club片中都有唔少位被導演動過手腳,如女角出場不久一幕,已經有Brad Pitt圖像閃過,聽其他人講起原來全片都有,導演越玩野、直教筆者越喜愛。
2006年3月4日星期六
2006年2月27日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